蝉鸣渐起,暑意渐浓,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AI 启程”少儿科普实践团再度启程,奔赴山东德州陵城区第四实验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为期四天的人工智能科普课与编程实训。
趣味课堂:让前沿科技 “触手可及”
实践团成员运用扎实的计算机基础以及人工智能理论知识,秉承“寓教于乐,激发兴趣”的教育理念,接受往年实践团带队老师的经验分享,精心备课。在四天短暂的教学时光中,授课组以人工智能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了方便孩子们理解,老师们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喻成生活中的例子,带领孩子们领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
此外,实践团还为孩子们带来Python基础理论课以及Scratch实操课。实操课上,助教老师热心帮助遇到问题的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作品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个性化的成果。由一块块程序积木搭建出的小游戏,构筑起了孩子们对编程学习的热情。
期间,实践团成员在课堂上巧设互动环节,像磁石般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全情投入,孩子们的回应也如潮水般热烈。郭老师带来的几个Scratch小游戏,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欢乐的大门。所有孩子都高高举起小手,此起彼伏的“我来”,让课堂氛围攀上顶峰。在与孩子们相处的宝贵时光里,“老师们”与他们结下了真挚的友谊。授课组的“老师们”表示,让孩子们在编程中产生兴趣、有所收获,便是此行的意义。
思政融入:让红色基因 “润物无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实践团队长史鹏皓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意义深远的思政课。在观看杨靖宇和夏明翰烈士的英雄事迹后,他们无私、不畏生死的精神触动了每一位孩子,他们在纸上写下了最真挚的话语来表达对烈士们的缅怀与感激。
“看到他们对着国旗敬礼时挺直的小身板,我突然懂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意义。”史鹏皓在实践日志里写道。这种“科技 + 思政”的融合模式,让报国情怀在编程学习中自然生长。
三年深耕:让教育接力 “薪火相传”
AI科普之旅不觉来到了最后一天,实践团成员给在这次训练营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颁奖,用小奖品激励了每一位认真学习的同学。下午,实践团成员最后一次与同学们挥手告别,不舍之情油然而生。至此,这项意义非凡的山东之旅圆满落幕,实践团和第四实验小学的同学们都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作为2023年成立以来的第三支赴山东德州的少儿科普实践团,成员们很珍视这次机会,在实践中能够向前人汲取经验,并积累自己的感悟。对实践队员而言,从校园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转化,锤炼了他们的技术落地能力;对实践基地而言,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编程知识,还有对前沿技术热情的火种。
未来,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将持续推动“AI启程”品牌建设,创新教学内容,扩大支教地域,让科技启蒙的火种照亮更多乡村角落,让 “科技报国” 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团队合影

开营仪式

教学现场

教学现场

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