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卓冉:养成系老师的11年蜕变

发布日期:2025-09-08  文:法学院 任卓冉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一、从学姐到最喜欢的老师

时光匆匆,2014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来到江南大学,第一天走在校园正好碰上社团招新,被亲切询问,同学你是哪个学院的,要不要来我们社团。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珍而重之,一夜都没有睡好,因为背了一个书包,被学生认为是来替老师上课的学姐。

转眼之间已经在江大的讲台上站了十一年,从同时上多门新课的疯狂准备,到对专业课程的得心应手、娓娓道来;从低血糖时同学默默递过来的月饼,到骨折时上课同学搬来的椅子,再到因疫情隔了一年时间仍然收到的毕业鲜花;学生评教的评语从“老师是一个萌萌的小萝莉”到“和蔼可亲,课程生动有趣”,再到“你是我大学时最喜欢的老师”。

十一年里收获了很多爱,不止老师在教导学生,学生也在用爱浇灌老师。2023年我入围江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评比,转发的朋友圈下有一条学生的留言,“养成系老师”,我想这大概是对我最贴切的注脚吧。

二、从I人到E人

作为一个ISTJ,号称检查者人格的“卷王”,我是纯I人,很怕尴尬,第一次上课时设计好了要讲的每一句话,和同学们的每一个眼神交汇都心跳加速。十一年过去了,讲过本科《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史》《仲裁法》《保险法》《合同法》《竞争法》《中华法律文化》等十余门课程,以及研究生《民法学专题》《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等课程,已经从一个纯I人变成了E人,从面对同学们的提问瑟瑟发抖,到对每一个同学的课上课后提问绝对回答到包您满意。教学理念,主打一个“只来zhen的”。

“真心”,真心对待、换位思考。上课讲热点案例,有大一的新同学课后交流时反应激烈。没有将这个情况简单地归结于新生面对法律与残酷现实的“不成熟”, 我观察到或许是他有与案例类似的经历,于是约他到学院好好聊聊。经过反复交谈,我明白了他态度激进的原因,这位同学也能够用更全面、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法律,明白法律的价值正是在平衡中得以彰显,进而对如何在制度设计中体现这种平衡燃起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甄育”,甄别学生、审视自身。虽然是个I人,但调动了全身的细胞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学院、教室、学校的某片树荫下都有着和同学们聊天的记忆。考研还是考公、学习还有恋爱、兴趣和课外生活,我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和不同的人生。那么多小心翼翼的求助、翻来覆去的询问、聚在眼眶没有掉下的眼泪,这些无法用言语来讲述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都值得我用一遍又一遍的回答去肯定去妥善地接住。

“臻善”,追求完美、日臻完善。有一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时正撞上我参加校运会骨折,没法经常去学校现场指导,于是就在家里为学生一字一句修改论文,时常忙到半夜两点,最终每个同学都顺利通过答辩,圆满毕业。作为指导老师带队参加比赛,一年多的时间里反复打磨文本、演练辩论,每周例会变成充满学术热情和互相启发的“臻善”工作坊,几年后,已毕业的同学发来微信,“老师,我又想起我们那些追求更好的下午”。

三、从新手村到第一个大BOSS

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依托的,来到江大以后的科研与教学历程,就好比是在塞尔达旷野之息里从初始台地到打四神兽。

我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13项,发表CSSCI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著作2部,咨政报告先后获无锡市委书记、江苏副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获无锡市太湖文化优青、优秀法学研究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学生评教中多次位于全院前5%;指导学生论文多次获江南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得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立项,以及江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项目奖等多个奖项;获得江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1年来,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的养成大概就是从新手村来到了第一个大BOSS面前。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一位讲法学的法律人,我的老师告诉我,我们是守护者,也是执剑人,要德法力行、载道济世,也希望同学们能胸中有正义,心底有信仰,眼里有光芒,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路上,也别忘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为博士毕业的我拨穗,十年后,我为江南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拨穗,养成系老师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任卓冉老师


阅读(

编辑:于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