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师政】匡华: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发布日期:2025-07-27  文:食品学院 匡华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从2009年到2025年,转眼间,我从教已16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6年来,我见到学生们从稚嫩到成熟、从懵懂到睿智的转变,在校园里获得知识,收获友谊,不断成长,超越自我。在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中,我们有创造,也有突破,创造自我,实现自我,成为教师,我非常幸福。

关心上进的好学生,更要关爱“问题”学生

当了班主任,我碰到了各种“问题”学生,有因家庭原因,自暴自弃的,有因情感问题放不下的,有因打游戏荒废学习的,有因同学关系不好怨天尤人的……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条,我常常组织活动、面对面交流,鼓励并唤醒他们的自驱力,让这些学生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期待。前几年,我担任本科班主任时,班里来了一个留级的学生,15门课需要重修。这个同学和班里同学不联系,经常旷课,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年轻人一定要有事做,我想方设法给他找事情做,我把这个同学安排到我实验室做点儿杂事儿,同时督促他上课,避免他一天到晚在宿舍不出门。我安排他和我们团队研究生一起做会议志愿者、假期调研等,亲身体会,深度参与忙碌的实验室工作,逐渐融入。几个月下来,这个同学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从自暴自弃到自我拯救,修完所有学分,顺利毕业了,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十几年来,我遇到的“问题”学生都正常毕业,有的继续深造,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作为老师,无比欣慰。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有思想才会有突破

我们实验室长期开展食品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研发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经历多年,我们团队共同营造出一个彼此支撑、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对于有抱负又努力的研究生,我总是会给出天马行空的课题,和学生共同探索。比如,手性无机纳米颗粒可否完全代替天然生物分子的功能?说干就干,把有开拓精神的学生组成攻关小组,擅长纳米材料合成的同学千方百计地设计独特形貌、精确尺寸的手性纳米颗粒,擅长生化实验的同学提取各种长链核酸,做亲和性分析,擅长数学建模的同学不断优化计算模型,预测并指导纳米材料的合成。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终于制备了切角四面体构型手性无机纳米结构,可以像限制性内切酶一样精确剪切DNA,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具有“基因魔剪”功能的人工无机材料,研究工作很快在NatureChemisty期刊发表,并被广泛报道。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把这种手性无机结构引入到生命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手性依赖的免疫应答效应。研究工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自然》同期评述指出,这是首次考虑手性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差异性作用,通过佐剂的手性制备,将引发大量的后续研究,带来巨大的产业创新。

从书架到货架,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市场

每逢暑假、寒假,我们组建市场调研小组,到各地粮食站、质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进行调研交流,并从各地市场采样分析,获得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回到实验室,我们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给学生安排课题,开展检测试剂研发,对接联系应用单位开展试用评估,从最初对需求的精准捕捉,到实验方案的一次次推翻与重建,再到配方调试时毫厘之间的较真,以及稳定性、有效性验证中无数次的重复试验……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前就无比开心地看到自己研发的试剂和技术已在农业、医疗、环境等多个领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在生产一线保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在医院的检测中为疾病诊断提供关键依据,在科研机构里助力新的发现。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了强烈的满足,这不仅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科研的价值

得益于我们在基础研究中的理论和技术积累,我们实验室建成了国内外最大食品安全检测用抗体资源库,发展了满足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病原微生物、过敏原等检测需求的免疫检测试剂和产品。我们的免疫检测技术不但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还拓展了环境检测、临床诊断、法医检测等多领域应用,部分试剂和产品经跨国公司在全球获得销售和采购,真正实现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言献策,服务社会

我目前是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妇联执委,也是民革江南大学支部主委。我们食品专业女性研究生很多。许多女研究生毕业后都融入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造成教育和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和无锡妇联共同举办了全球女化学家早餐会、高校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活动,组织女学生与行业领军女性面对面交流,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奋斗故事激励大家勇敢追梦,向上攀登迈向塔尖,在自己的奋斗道路上洒满鲜花。

我时常感慨自己生逢其时,恰逢干事创业的最好时代,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走好自己该走的路,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